找到相关内容185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明末净土宗莲池大师云栖袾宏之佛化儒道及其逼近耆那教与反驳天主教(1)

    胜世法。 世间之善人,在佛法中犹名恶﹔世间之圣人 ,在佛法中犹名凡也。 二者激励义,不受戒即恶。明 戒必不可不受也。 据斯二义,然则尧舜周孔虽不受戒 ...

    王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971095.html
  • 上方山七十二庵

    普兴庵。已圮,遗址无存。钟楼尚存。钟楼为凉亭状,内悬一铁钟,高1803厘米,直径1065厘米。钟为铁铸而成,龙钮,钟身上端饰莲花纹,下饰法轮垂流苏。镌:“发心人屈福成、沙门普英、善敬;善人爰贤、刘...

    杨亦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4471110.html
  • 吴伯耀:〈从“生命实践”观点解读《论语》〉

    事实上,一个探求生命学问、追求生命实践的人,可以说就是一个“士”人;一个具有美善人格的“士”人,可以说就是一个“君子”;而一个充分发挥德性自觉、实现生命价值的“君子”,不也是一位“仁者”吗?因此《论语》...

    吴伯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671216.html
  • 武夷山儒释道与三教茶道

    清香留齿颊,绝胜龙团作饼时”。据《都城纪胜》记载:“遇诸山寺院作斋会,则往被以茶汤助缘,供应会中善人”,正是这种情况,寺院在茶汤会中举行茶礼、汤礼,以及每逢佛祖忌日献茶汤时,都要鸣鼓集众,以示佛法庄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1971498.html
  • 张元隆:佛法的安心之道——佛法运用于管理与谘商之探讨

    撰文,分享相关经验,就教诸上善人,除了表示对大会的感谢,对论坛的高度重视与期待以外,也藉之抛砖引玉,邀请当代三宝弟子们,共同深入经藏,让佛法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发挥具体的功能,利益更多的众生。 ...

    张元隆 (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72473334.html
  • 现代著名佛学家王恩洋先生

    章“儒学大义”,认为淑善人生的初步,应以儒家修身立命,成己成人,民胞物与,天地一体之义为准则。第三章“解脱道论”,认为儒家虽能淑世而不能出世,不能得到究竟的解脱,故须依照佛教的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5173556.html
  • 净影寺慧远的判教学说

    隐士刘□说言:如来一化所说,无出顿、渐  。《华严》等经,是其顿教,余名为渐。渐中有其五  时七阶。言五时者:  一、佛初成道,为提谓等,说五戒十善人天教门。  二、佛成道已,十二年中,宣说三乘差别...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5373963.html
  •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浅释--净慧法师

    ,身体安乐。谁做点好事,心情挺好;善人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没帮,心里会过不去。贪官都身体不好,因为贪污点钱,睡不着觉。做点恶事,总担心仇人上门寻仇。心中时时有恐惧,能安稳么?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思维想出来的...说你不好。明知故犯,嘴上说的冠冕堂皇,事实不是那么回事。表面上是个善人,背地里阴险恶毒,这种人叫蜕壳如蛇龟。蛾子、蝴蝶之类,都属于这么循环化生的过程。 这六道众生,“唯人最贵居于五道之首,...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3476376.html
  • 周昌乐:试论禅宗空论对物理世界的解释能力

    整体,因此也可以称其为“虚空”,“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20],p.13)   于是作为物质的粒子,不仅不可能离开能量...

    周昌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35277296.html
  • 从《净土三经》看极乐净土信仰中“伦理善”的位置

    临命终时,佛都来迎。中品下生则连佛教徒都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受持声闻皈戒,而且显然也未曾听闻大小乘佛法,而是一般的世间善人:“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义。”(T12.345c)而...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070078395.html